韩永红,金沙集团1862cc教授、法学博士、副院长,长期从事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一线教学和国际经济法领域的科研工作,独立编著出版《国际商法》(英文版)等系列教材,引领法学全英教学团队建设,开发全英文在线法学课程,助力搭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高端平台,2021年获评“广东省教学名师”。记者采访了韩永红,近距离地听她讲诉她与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故事。
韩永红
与韩永红定了在她的办公室见面。敲门进入时,她刚给本科生上完课,正在电脑前忙碌。见到我们,她停下手头的工作,热情地让我们坐下。当被问及获评“广东省教学名师”有何感想时,她用两个关键词表达:感谢和担当。高校的三个职能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作为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应该努力实现这三者之间的相互促进。“我也只是在踏实做好自己的工作。”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的、探索性的事业,未来她愿意和大家一道,肩负起责任,为培养优秀涉外法治人才奉献更多力量。
人才培养:传道授业解惑
“关于教师的基本职能,我觉得古人韩愈已做了精炼的概括:传道受业解惑。”韩永红结合自身的经历和当下环境表示,在知识社会,信息生产和传播的方式、速度等已发生重大变化,教师也应有新的定位。韩永红谈到,在知识社会,高校教师已不能仅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高校教师更应该成为一个信息的加工者、问题的提出者和答案的探究者。”
在知识社会,学生获取信息已经变得快速便捷,但是也因此出现了另外一个问题:如何识别、筛选信息,老师的责任之一就是筛选信息并教授给学生。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不仅能够对信息进行加工输出,也需要会提出问题。韩永红提出要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从错综复杂,形式多样的国内、国际社会事件中,提炼出具体的法律问题,以更好地认识、分析、解决现实中的问题。韩永红认为,最理想的状态是教学相长,“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师与学生共同同探究加工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韩永红认为,教材的编写也是一种信息加工过程。2002年,韩永红来到我校任教,承担一些法学课程双语和全英教学工作。当时没有教材,也没有教案。韩永红除了自己准备讲义之外,还会去查找国外原版教材或资料,然后选择性复制、整理给学生学习使用。但她发现这种模式既不方便也不正规,更重要的是,一些英文原版教材存在比较明显的“西方中心主义”,对中国的立法、司法实践和现实问题关注明显不够或有所偏见。为了满足培养涉外法治人才的现实需要,她秉承“中国立场,全球视野”的理念,决定自己编写教材。但独立编写英文版教材是一项非常耗费时间和精力的工作,有时为了找到一个合适的中国本土案例,需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去查询、选择、翻译,然后还要把再加工成适合用于教学的案例。《国际商法》(英文版)出版之时,编写已前后耗费了两年时间。“经过多年的使用之后,现在回过头去看,我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现在这本教材已经多次的重印,再版,据出版社反馈的信息,目前全国有百余所高校在采用,更新版也在修订中。
近年,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已成为国家战略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围绕涉外法治人才建设发表重要讲话。为回应国家的战略需求,夯实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体系的根基,在学校、金沙集团1862cc的大力支持下,韩永红正在和同事们一道编写“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系列教材”,致力于为我国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事业贡献“广外力量”。
除编写教材外,韩永红带领的法学全英教学团队为了适应信息化时代的新的教学方式,在学校的支持下,还开发、推出了全英文的《国际商法》(International Business Law)的在线课程。韩永红谈到制作团队时十分欣慰和自豪。“我们团队的老师都非常敬业,认真负责,他们都是义务劳动,没有任何额外酬劳。”正是这份责任和热爱,让他们坚持为培养涉外法治人才做着平凡但重要的具体性工作。
韩永红认为,“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是近几年出现的高频词,然而它更应该是一项长期性的事业。实现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可持续性需要政府部门、社会力量和高校的共同努力。如做好涉外法治人才的需求侧改革,增加就业岗位,保证就业出口;依托大数据建立涉外法治服务在线平台,加强涉外法治人才与市场供需之间的对接;夯实国际法专业、学科和科学研究,巩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依托的平台;促进法学和外语等学科的融合,加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体系的规范化建设。
科学研究:吾将上下而求索
除做好教学工作外,韩永红也孜孜不倦地在科研领域不断地探索,追求新的突破。她说:“科研是作为一名高校教师的责任和担当。”韩永红始终抱着“科研与教学相辅相成的态度,对事物保持好奇心、对问题保持探究能力,只有对问题、困惑进行实实在在的探索性研究,才能在课堂的教学中更加有底气、有根据。“若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有一桶水”。韩永红提到她的一个研究方向:如何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她希望可以从学理、制度和实务的角度推进中央“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重大部署的落实,从而推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工作的纵深发展。
韩永红除了对自身科学研究方面工作有要求,对于自己的学生在科学研究领域的学习也同样有所期待。“科研没有多神秘,把一个具体问题搞清楚,就是科研。”现在她在指导研究生时和给本科生布置拓展性学习任务时,都特别留意锻炼、培养学生的中外文文献检索、阅读、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她坚信将来毕业之后不管他们从事哪一具体行业,问题探究过程中培养的严谨、认真、文献检索能力和写作能力都会发挥重要作用。
迄今为止,韩永红已在SSCI、CSL、CSSCI等期刊以中英文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国家、省部级项目10余项,出版专著、译著多部。韩永红谦虚地表示:“我是一个蜗牛式前行的科研人,经常事倍功半。在科研方面达到的高度还是有限的,还需要继续努力。”
服务社会:以专业助力涉外法治建设
在做好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同时,韩永红还积极以决策咨询、立法咨询、法律服务等多种形式服务社会,服务涉外法治建设。她获聘中国贸促会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观察员专家、广东省政府立法咨询专家、广州市重大行政决策论证专家、广东省重大行政决策咨询专家。连续多年,受广东省政府的委托,主持完成广东省政府规章翻译等系列横向课题。就疫情期间的国际贸易法律问题,接受南方新闻网的访谈,为企业应对疫情之下的法律问题指点迷津,以专业助力抗疫工作。